本帖最后由 雪山顶咖啡 于 2015-9-11 11:58 编辑


9月9日,滴滴发布新Logo被疑抄袭,引发巨大争议。且不说滴滴此举是有心还是无意,遭遇这样的尴尬,滴滴到底应该怎么办?

让我们先看看别人遇到这种情况是怎么做的——
坚持不改型

2012年证监会发布的新Logo与国外某公司撞脸,在一片吐槽声中,证监会依然坚持使用该Logo。

全面停用型

东京2020年奥运会标志原创性遭质疑,日本方面最终决定停用标志,甚至可能对设计师提起诉讼。


大家观点
特创易召集人陶艺夫说:“说说第一眼看见滴滴的新logo的印象。去掉原来logo中过于具象的出租车属性是好的,像个碗就不太好了。注册商标成功概率40%,但是设计版权上不撞车几乎不可能。我相信这个设计是撞车,不是有意抄袭,字母logo极简成这样太难了。原作logo没有商用,应该买下来,著作权交易费用应在50万以内,这种情况,不应该放弃。滴滴给广大互联网创业者上了一门最好的品牌设计课,商标是法律保障,logo原创是道义口碑,同样重要。”

品牌设计师张晓民:“设计行业发展了这么多年,已经积累了很多经典的创意,所以撞车的情况难以避免。但就这次事件来说,即便是事件营销,对品牌的影响也是负面的。建议暂停使用。可发动社会征集,将不利变为有利,扩大正面影响。”

品牌顾问樊星:“滴滴非常聪明,懂得绑大腿,借奥运logo撞车来制造事件营销。滴滴应该妥善道歉,并且尽快弥补法律上的盲区,更正错误。中国像这样的赖皮官司太多了,无知+无畏=失去人心+失去信心。

专家意见
对企业来说,改标的成本的确非常大。对此,商标法专家国宇给出了中肯的意见。

“设计撞车在现实生活中其实很普遍,就好像是两个完全没有关联的人撞脸一样,这就是个几率问题。而且品牌的保护有地域性,在一个国家进行了注册,就仅在这一个国家受保护。不论是著作权还是商标权,在知识产权方面除了发明专利是国际范畴的其他都是有地域限制的。所以只要不是主观故意抄袭,出现创意或品牌撞车的问题,不用太过担心。简单来说,就是积极主动的去面对,并及时的与对方沟通或采取法律途径来处理,都可以有效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和负面影响。”

不改标也可以有以下处理方法

1.购买版权。与对方沟通,以合理的价格购买对方的设计作品,将版权收归旗下,避免之后可能出现的权益纠纷;

2.及时申请权利保护。及时申请有关权利的保护,包括但不限于商标、版权及外观专利权,同时在其他国家也申请相应的权利保护,尽可能大范围的通过法律途径将品牌所涉及到的各种权利进行有效保护;

3.扩大品牌影响力。通过大范围的宣传推广,将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做到深入人心,做到只要看到这个标志首先联想的就是仅此一家企业。这样即使再有雷同的情况出现也能有充分的证据,证明自己是该品牌的所有权人;

4.公开信息。作为一家B2C企业,及时向公众公开相关信息也可以有效避免出现负面的报道,同时也能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及公信力,可谓一举多得。上述应对措施只要企业实力足够完全可以同步进行操作,将损失降到最低,将风险拒之门外。


Ps.如果所在国家加入了《世界版权公约》,则该国申请保护了的著作在国际上也享有著作权。

举报 使用道具
| 回复

共 0 个关于本帖的回复 最后回复于 2015/9/11 11:58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